合作客戶/
拜耳公司 |
同濟大學 |
聯(lián)合大學 |
美國保潔 |
美國強生 |
瑞士羅氏 |
相關新聞Info
-
> 不同溫度壓力下CO2和混合烷烴的界面張力測定(一)
> 分子動力學模擬不同濃度仿生黏液-水界面的界面張力
> 研究發(fā)現(xiàn):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降低油水界面張力能力極其有限(二)
> 烷基-β-D-吡喃木糖苷溶解性、表面張力、乳化性能等理化性質研究(二)
> 表面張力對激光空泡脈動及潰滅特性的影響(二)
> LB膜分析儀應用:不同初始表面壓力條件對VhPLD的磷脂吸附親和力影響(一)
> 油藏環(huán)境中離子強度與類型、溫度對烷基苯磺酸鹽溶液油水界面張力的影響
> 磁場強度和磁化時長對除草劑溶液表面張力、噴霧霧滴粒徑的影響(一)
> 超微量分析天平應用領域及實例
> 表面張力估算法測定29種常見低芳淺色礦物油的溶解度參數(shù)——結果與討論、結論
推薦新聞Info
-
> 免罩光水性素色面漆配方、制備方法及步驟
> 固體、鹽溶液表面張力測量及與其在潔凈硅橡膠表面接觸角的關系研究(三)
> 固體、鹽溶液表面張力測量及與其在潔凈硅橡膠表面接觸角的關系研究(二)
> 固體、鹽溶液表面張力測量及與其在潔凈硅橡膠表面接觸角的關系研究(一)
> 電場處理水浮力、及與普通水的表面張力系數(shù)測定
> 軟物質褶皺形成機制新發(fā)現(xiàn):液體浸潤、表面張力與接觸線釘扎效應
> LB膜技術在界面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應用
> LB膜技術在生物基材料改性中的應用
> 重軌鋼中氧、硫含量、夾雜物形核率、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(四)
> 重軌鋼中氧、硫含量、夾雜物形核率、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(三)
JMP軟件定制熟化環(huán)境的濕度對光伏背板耐候層表面張力影響(二)
來源:信息記錄材料 瀏覽 881 次 發(fā)布時間:2024-10-25
2.1.2正交試驗分析
通過JMP分析軟件對正交試驗數(shù)據(jù)進行分析整理,如圖2所示,建模分析R方為0.976,接近于1,說明正交因素與響應值的擬合度較高;交互作不顯著;通過篩選對比各因素的個體p值,熟化環(huán)境溫度的個體p值為8×10-4,熟化環(huán)境濕度的個體p值為9×10-4,反應程度的個體p值為0.014,電暈溫度的個體p值為0.196 4,個體p值越小,因素的影響力最大。且從半正態(tài)圖也可得出熟化環(huán)境溫度為第一影響因素,熟化環(huán)境濕度為第二影響因素。因此,熟化前電暈環(huán)境溫濕度及電暈影響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熟化溫度、熟化濕度、反應程度;電暈溫度影響較小,可忽略。
圖2熟化前電暈JMP數(shù)據(jù)分析
從預測刻畫器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達到最小意愿值需要控制環(huán)境溫度40℃、環(huán)境濕度40%,反應程度70%可達到39 mN/m達因值的水平。升高溫度、濕度增大或反應程度降低均會造成達因值的衰減。因此,優(yōu)化生產(chǎn)工藝,提高并保持耐候層的表面張力可通過控制生產(chǎn)環(huán)境的溫濕度達到,濕度控制在40%以下,收卷溫度控制在40℃以下可保持耐候層達因值在38 mN/m以上。
2.1.3關鍵因素的影響分析
正交試驗分析,熟化溫度及熟化濕度分別為影響耐候層表面張力的第一、二影響因素。針對兩大關鍵因素,考察了24 h內兩大關鍵影響因素表面張力隨時間的變化關系,如表4、表5所示。
電暈后30℃存儲24 h后,耐候層達因值為46 mN/m;當升高存儲溫度至45℃時,12 h后達因值即降低到38 mN/m;當存儲溫度為55℃時,達因值衰減更為迅速,2 h后達因值降為38 mN/m。耐候層達因值隨著熟化溫度的升高,達因值衰減速率逐漸增大,因此若控制在38 mN/m以上,熟化溫度不能高于40℃,如圖3所示。
圖3電暈后不同溫度下達因值的變化
控制熟化溫度40℃,考察不同熟化濕度40%、60%下儲存不同時間耐候層達因值的變化規(guī)律,如圖4所示。對比兩種濕度下達因值的下降趨勢,60%的濕度環(huán)境達因值下降較快,在約24 h后達因值即已下降至38 mN/m以下。40%的濕度環(huán)境可維持38 mN/m的水平至少24 h。因此為保證耐候層達因值不低于38 mN/m,需嚴格控制所處環(huán)境濕度小于40%RH。
圖4不同濕度下達因值的變化
2.2熟化后電暈工藝對表面張力的影響因素
2.2.1正交試驗設計
熟化后背板的表面張力受儲存環(huán)境及電暈溫濕度的影響較大。本文將熟化后的背板進行電暈后分別放置在不同溫濕度環(huán)境下進行保存,通過JMP定制試驗設計四因子兩連續(xù)水平的均勻試驗,如表6所示。跟蹤不同電暈溫度、電暈濕度、不同儲存溫濕度保存不同時間后的耐候層達因值,試驗結果通過JMP軟件進行分析。
隨著保存時間的增長,背板的達因值也隨著逐漸降低。在低溫30℃下保存1d后達因值仍能達到48 mN/m,濕度越低,達因值下降越緩慢。溫度越高濕度越大,達因值下降越快。
2.2.2正交試驗分析
如圖5所示,通過建模分析發(fā)現(xiàn)R方為0.844,說明擬合度較高,交互作用不顯著。
圖5熟化后電暈JMP數(shù)據(jù)分析
通過個體P值數(shù)據(jù)分析,保存溫度的影響最大,保存1 d影響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保存溫度、電暈溫度、保存濕度、電暈濕度;電暈溫度影響較小,可忽略。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,保存濕度的影響逐漸增大。電暈溫度或濕度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影響逐漸減小。因此整天分析影響因素為保存溫度>保存濕度>電暈濕度>電暈溫度。
對比保存不同時間的影響因素分析,如圖6所示。
圖6熟化后電暈不同保存時間的影響因素
通過預測刻畫器可以看出,若想保持達因值越高,意愿值最大,需要控制保存溫度30℃、保存濕度30%左右,可使保存7天后達到達因值45 mN/m的較高水平。溫度升高或濕度增大都會造成達因值的衰減。若保存溫度升高至40℃,保存濕度需控制在40%以下方能保證7天后的達因值在38 mN/m以上。隨著保存環(huán)境的變化,若環(huán)境溫度較高,建議控制保存濕度在40%以下。因此當背板進行熟化后電暈后,若想保持耐候層達因值在38 mN/m以上,需控制保存環(huán)境溫度40℃以下,保存濕度40%以下。
2.3熟化前后電暈達因值影響對比
對比耐候層熟化前電暈、熟化后電暈在相同保存溫度、保存濕度環(huán)境下耐候層達因值的變化規(guī)律,如表8所示。
表8相同溫度下不同濕度下達因值的變化
當處于相同的保存溫度及保存濕度(40℃/60%)下,電暈后在此環(huán)境下熟化24 h后,耐候層達因值即從初始電暈52 mN/m降低到36 mN/m。與之相比,先進行熟化后再電暈后,在此溫濕度環(huán)境下保存24 h仍可維持38 mN/m以上的水平。隨著保存環(huán)境濕度的降低(40℃/40%),熟化前電暈保存24 h后,達因值可保持在38 mN/m,熟化后電暈在較低溫濕度環(huán)境下保存24 h達因值可維持在44 mN/m以上,當保存72 h后達因值仍可保持在38 mN/m以上。因此,當處于相同的保存環(huán)境及相同保存時間下,背板熟化后電暈比熟化前電暈耐候層達因值保持更好,維持時間更長。
3結論
本文通過JMP軟件定制熟化前后電暈正交試驗設計,發(fā)現(xiàn)熟化溫度影響最顯著,熟化環(huán)境的濕度對耐候層表面張力影響第二顯著,反應程度第三顯著,電暈溫度無明顯影響。在40℃條件下,對熟化濕度進行單因素分析,控制熟化濕度低于40%,基本上能使耐候層表面張力達到38 mN/m。熟化后電暈與熟化前電暈相比,在相同的保存時間內,熟化后電暈達因值較大。